湖北日报讯 记者 周呈思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今年将“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城镇落户条件,建立健全‘人地钱挂钩’政策。”会议期间,代表们纷纷热议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
提高户籍城镇化率,亟须打通制度壁垒
2015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6%了,但衡量城镇化发展质量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有39%,“为什么两者会相差十几个百分点?进城者落户难、城市公共服务水平低是两大原因。”
全国人大代表、仙桃市委书记冯云乔表示,问题部分来自政府服务环节,比如,落户时社区要求办理各种繁琐的手续,在派出所得接受一些有前置条件的登记等等,“随着户籍改革的深入,政府亟须打通制度壁垒,提升服务水平。”
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市副市长刘英姿认为,大城市应着力完善居住证制度,增加居住证的含金量。“户籍不仅仅是一张纸,老百姓关心的其实是附着在户籍上面的各种城市福利,如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当一张居住证所涵盖的公共服务越来越多,人们就会享有足够的尊严。”“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到2020年达到45%的目标还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农业和农村工作委员会委员张晓山说,“现在农村政策好了,许多人反而不愿意落户城镇,所以城市要提供更好的服务,在进城者迁户口的同时也保留其在农村的权益,让农民没有顾忌地落户到城市。”
落实“人地钱挂钩”,政府有权还需有责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将“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城镇落户条件,建立健全‘人地钱挂钩’政策。”“这是一个导向性的政策,实质是促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张晓山解读,过去城市搞发展扩张,表现为“我要你的地,但不要你的人”,结果造成失地农民问题,今后城市要增加建设用地指标,必须要相应地解决人口转移落户问题,要将失地农民纳入城市服务范畴,并解决他们的就业等问题。
另外,中央对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也要跟人口的转移相挂钩,转移多少农村人口,再配套给多少转移资金。“过去我们把城市化的收益拿到城里、把包袱甩给农村,今后,权利和责任、成本和收益都要挂钩,才能最终实现人的城镇化。”张晓山说,“人地钱挂钩”一方面是让地方政府认识到自身责任,另一方面也在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行过程中考虑到了地方政府的承受力。
放宽落户限制条件,助推异地搬迁扶贫
“部分在外地购买了住房和生产资料的农户,特别是跨省迁移的,大部分无法在迁入地落户,导致迁移农户无法在迁入地享受新农保、高龄补贴以及卫生计生等国家惠民政策。”全国人大代表、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副县长张琼对异地搬迁扶贫进行了深入调研,她认为,贫困户依靠市场途径实现异地搬迁脱贫,是风险因素最少、政府负担最小、群众内生动力激发最好、满意度最高的一种途径,应该通过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理顺迁徙机制予以引导和鼓励。
为此,张琼建议,按政府工作报告说的“因人因地施策”,研究制定单项政策和具体措施;针对各地制定的落户限制条款,特别是具有地方保护主义、增加农民负担的落户条件等行为,建议责成各级党委认真清理,并由纪检监察部门、司法部门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基层依法行政、依规办事。“希望各地政府针对在册贫困户特别是异地搬迁对象,进一步放宽落户限制条件,切实保障好搬迁户的土地、住房、社保养老、就业、教育、卫生计生等合法权益,让户口不再成为农民自由迁徙脱贫的制约因素。”
(作者:ADMIN)
编辑: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