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报道】
[同城时代·商业篇①]武冈城铁开通在即 黄冈商业消费面临“同城”挑战
[同城时代·商业篇②]武汉商业“狼来了” 把鄂黄商业“逼精了”
[同城时代·商业篇③]咸宁率先拥抱城铁:人潮汇钱潮 咸宁hold住吗?
[同城时代·地产篇①]返乡置业成黄冈楼市生力军 开发商争迎武汉买家
[同城时代·地产篇②]武黄城铁口云集“平价”楼盘 纷纷来武汉抢客
[同城时代·产业篇①]城铁拉通经济大走廊 咸宁成产业双向聚集地
荆楚网记者 王舒娴
产业,城市经济的命脉和脊梁。
交通,经济之母,铁路,交通之母。
武黄城铁开通之后对黄石的经济产业将有怎样的影响呢?
“跨越黄荆山,建设大冶湖生态新区。”这是黄石市委、市政府做出的最新城市发展决策。
至此,黄石的发展中心告别了过去环磁湖、环长江的“江湖岁月”,转而瞄准黄荆山、团城山这两座山头,环绕大冶湖,联通黄石城区和鄂州。
而武黄城铁,恰恰切合了黄石未来的发展方向,花湖、黄石北、大冶北三个站点,正好“东进西扩”,串起黄石未来中心,东至黄金山将形成环绕大冶湖的产业、项目园区,并连通黄石和大冶的同城化发展,西扩至迎宾大道,形成以月星家居、航宇大家装、红星美凯龙、黄石物流园、五金机电城、义乌小商品市场集中的专业型商业项目区。
曾经的“钢铁城市”也将随着5月份城铁的即将开通,驶向绿色产业的“春天”。
大冶湖生态新区
站点串联新区 大园区拉近城际及同城距离
武黄城铁在黄石境内的两个站点“黄石北”和“大冶北”,中间就是黄石未来的重点发展区域——大冶湖生态新区。
去年,关于建设大冶湖生态新区的方案在黄石的讨论异常热烈。
该新区北面黄荆山核心区,西穿大冶城关和大箕铺镇滨湖地区,南接阳新大王镇、太子镇、金海开发区,面积约400平方公里,涉及人口60多万。该市初步敲定大冶湖生态新区“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成规模”的要求,推进2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建设;第二步,在东到长江,西抵大冶城区,北起黄荆山麓,南至父子山麓的大冶湖区域建设一座现代化生态新城;第三步,以大冶湖生态新区为龙头,带动大冶、阳新等组团及重点镇发展,最终实现全市的同城化。
黄石于1950年8月建市,60余年来城市建设先沿长江而行,再环绕磁湖展开。现今的城市中心受限于长江和黄荆山脉,急需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市委书记周先旺表示,推进环大冶湖新区开发,标志着黄石城市格局开始第三次跨越。新区建设将加快大冶、阳新等地的城市化同城化进程,为大冶湖南岸地区,乃至整个阳新大面积大范围脱贫致富奔小康、跨入全省县域经济20强注入强大动力,同时促进大冶“保百强、再进位”。
蓝图绘下,说干就干。
如今的大冶湖新区已经燃起了大建设的烽火,并且全都是几乎不依靠传统矿产资源的高新产业。
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项目,当年履约开工率超过50%。
今年伊始,安徽邦瑞LED项目、机电制造产业园项目、日新科技项目等项目又签约园区,总投资额超过110亿。
根据“生态立市、产业强市、改革活市、建设美丽大冶”的战略思路,2014年,大冶市将依托现有产业优势,重点做大饮品食品、机电制造、特钢模具钢、铜和稀贵金属加工、建筑业5大过百亿元的产业集群;着力推动铝型材、农副产品深加工、纺织服装和非金属产业4个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快引进和培育电子信息、环保、新材料和新能源4个新型产业。
大冶湖生态新区
改善投资环境 筑好梧桐树来引金凤凰
城铁拉近了城际及同城距离,为城市产业发展提供了天然条件,然而,能不能招到商、引到资,还要依靠好的投资环境。
去年,黄石市委书记周先旺立下“军令状”,两个月让黄石市投资环境得到“根本性改善”。改善投资环境,是黄石市为第三次“蜕变”做的铺垫,黄石市中心将由“环磁湖”变成“环大冶湖”,最终建成鄂东地区特大城市。
一年过去了,黄石招商引资成绩喜人。
2013年,黄石市共新签重点合同项目123个,其中,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31个;新开工重点项目111个,其中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5个;实际到资630亿元,增长96.9%,其中,省外资金实际到资318.3亿元,增长1.2倍;当年产业项目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额638.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9亿美元,同比增长15.9%。
新引进的项目中80%以上是10大产业链项目,且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达到31个,主要涉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现代服务业等重点招商产业链。
“除了招商引资,把黄石建成生态宜居城市,也是城铁开通后黄石面临的机遇,让武汉人来黄石居住。”黄石市委宣传部工作人员说道。
新区聚集产业,但是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据悉,大冶湖生态新区规划提出“双叶映湖,蝶舞湖城”的理念,打造大冶湖两岸湖城共生的“城市金叶”和“生态绿叶”。大冶湖北岸因用地适宜性较好,适宜集中成片开发,作为城市化集中地区;大冶湖南岸用地限制较多,适宜低密度岛状开发,作为绿色GDP的培育地区。
同时,在南北两个叶片中,构筑风与水的循环脉络。通过风廊缓解城市热岛、净化城市空气、促进降水循环,通过水廊涵养生态植被、保障洪涝安全、提供休闲空间。
空间结构上,11.9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大冶老城、汪仁组团作为三大综合城市组团,提供城市服务职能;零碳产城、棋盘洲港城、空港新城作为支撑环湖地区产业升级及新兴产业注入的重要空间载体;两大生态功能片作为绿色GDP的主战场和城市发展宝贵的近郊生态公园。
而就在最近一年,已经有万达、碧桂园、绿城等大开发商入住,在鄂东地区的品牌聚集力首屈一指。
大冶有色30万吨铜加工清洁生产示范项目生产的现场
华新水泥中控室
传统产业转型 “钢铁城市”脱掉“灰帽子”
去年,在全省的百强企业中,黄石的数量排到了全省第二,名牌名标不少。
但早在2009年3月,黄石被列入国务院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一直以来赖以生存的资源命脉将要断裂,没了矿,黄石将何去何从?形势对黄石来说异常严峻。
除了大力招商引资,引进绿色产业,城市传统支柱产业的转型也迫在眉睫。
记者在大冶有色30万吨铜加工清洁生产示范项目生产的现场,很难看到钢花四溅,一大群工人忙碌穿梭其中的景象了。
“这是去年大冶有色走上正轨的环保转型项目,属于铜的‘精加工’,过年期间一直没有停工,而今年我们还将在3月底前建成投产‘30万吨光亮铜杆项目’,这个项目就是铜的‘深加工’项目了,对铜的利用率将进一步大幅度提升,更加环保。”大冶有色冶炼厂副厂长陈学文称,该项目也将助力该公司完成“千亿”目标。
华新水泥更是从原来的重污染企业已经悄然变成了环保企业,不仅噪音和粉尘排放早已经在执行欧洲标准,华新水泥还将工艺改造成“吃进垃圾,吐出水泥”,破解城市垃圾围城难题,已经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范本,名副其实的转型发展“潮头兵”。
“记得刚解放的时候,水泥厂的大烟囱里啊,成天看着冒烟,住在周围的居民窗户从来不敢开。现在我住在华新水泥新厂旁边,总估摸着水泥厂旁边总有点儿影响,可再也没见它的烟囱里冒烟,没听到什么声响,还不如这马路上车来车往的灰尘和噪音大。也不知道这春节期间华新水泥的厂里还有没有生产。”在华新水泥黄石南区厂旁不到百米的家属区里住了四五十年的、今年73岁的舒畅学大爷向记者说道。
东贝集团太阳能公司在2013年8月国家补贴政策出台的第一时间内,就完成了黄石市首个企业光伏电站和家庭户用电站项目,现已成功实现并网运营。 2014年,黄石这座传统重工业城市的屋顶上将种起一个个“太阳”。
(作者: 编辑:王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