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首页 新闻 政务 评论 问政 舆情 社区 专题 视频 商业 健康 教育 汽车 房产 旅游 金融 手机报 手机荆楚网
微信
新闻频道 > 文化新闻

华师学者刘守华执着追踪研究近40年后发现:“求好运”,是人类共同的史诗

发布时间:2018-07-10 08:17:21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韩晓玲

世代受穷的主人公出门寻求好运,在先人后己热心帮助他人过程中,自己终于获得幸福。

这个按AT分类法(即国际通用故事情节类型分析法)被编定为461型的“求好运”故事,令一位湖北学者着迷。他从不同视角进行了近40年的追踪研究,年逾八旬还编著出版50万字的新书《一个蕴含史诗魅力的中国民间故事》。

“它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巨大故事圈和口头文学经典之作。这么多年的研究,远远未能穷尽‘求好运’故事生生不息的文化之谜。”7月9日,在华中师范大学,该校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著名民间文学专家刘守华教授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下研究“求好运”故事,或许会对其丰厚文化意蕴有新的认识。他的学生们正在着手开展新的研究。

83岁的刘守华教授,谈起情节结构相类同的国内外作品,如数家珍。他与“求好运”故事结缘,要追溯到30多年前。

1979年,刘守华读到《格林童话全集》的一篇故事《有三根金头发的鬼》,觉得似曾相识。原来,《中国民间故事选》第一集也有《三根金头发》。两篇故事讲的都是穷小伙要寻找三根金头发作为娶亲的聘礼,在此过程中好心帮助别人,也因此成全了自己的亲事,过上了好日子。

刘守华为之称奇:距离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居然在民间流传着主题和情节如此相似的童话故事!他被深深吸引,从此踏上30多年的追寻之旅。

“‘求好运’故事在朴素单纯的叙说中,将自强不息求好运和乐于助人得好报的美好意趣、将诗意和哲理巧妙融合。”刘守华教授说,他多方搜寻的中国故事异文(即不同版本)有210多篇,流行于我国20多个民族之中。

他介绍,“求好运”这类民间故事经典,还在不少亚欧国家世代传承。例如,日本称为“运命谭”,韩国称为“求福之旅”。国内外在同类作品上表现出的共同性,有时来自不同文化间的互相影响,有时则是不约而同、不谋而合。“求好运”是人类的共同母题,是一个汇合着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智慧和情感的故事,集中表现出人类在历史长河中由屈从命运到逐步主宰自己命运的心路历程。

刘守华在新近出版的《一个蕴含史诗魅力的中国民间故事》一书中,收入国内外84篇异文。他认为,中国“求好运”故事形态发育得最完整,富有中国特色,其突出特征是表现了主人公积极进取、奋力向命运抗争的精神,彰显了“做好事不问前程”的故事主旨。

比如,从湖北仙桃采录的《“八合米”满升的故事》,主人公“八合米”自幼父母双亡,每天讨的米也被老鼠偷吃,老鼠还说“命是注定了的,八合米不满升。”可他仍努力改变命运,出远门后一路助人、守信义,最终获得姻缘,日子很美满。

刘守华教授颇有感触地说:“作为零散的故事来读,‘求好运’故事似乎平淡无奇。可是,把它作为千百年来在中国大地上众口传诵、在亿万民众心头闪亮的一部口头叙事作品,其史诗般的艺术魅力与文化价值便沛然而生。其深含的民间智慧和情感,对当下仍有重要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