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落成的现代旅游建筑——黄鹤楼资料图
荆楚网消息(记者 叶辉)“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作为湖北最富盛名的建筑,1985年复建落成的黄鹤楼,能否作为湖北文化的标识?7月19日,湖北省政协委员、湖北省文物交流信息中心、湖北省古建筑保护保护中心主任陈飞就此表示,黄鹤楼仅落成三十多年,作为文化标识尚显年轻。陈飞同时建议启动荆楚文化标识工程。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传说当年李白游黄鹤楼,读到崔颢的《黄鹤楼》,便发出“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感慨。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1957年,建设武汉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被迫占用了黄鹤楼旧址。1981年重建黄鹤楼时,选址在距旧址约1000米的蛇山峰岭上。
那么,1985年复建落成的现代旅游建筑——黄鹤楼,经过了30多年的洗礼,能否作为湖北文化的标识呢?
7月19日,省政协召开月度专题协商会,聚焦“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助推文化强省建设”协商建言。会后,我们采访到了湖北省政协委员、湖北省文物交流信息中心(湖北省古建筑保护保护中心)主任陈飞。
黄鹤楼旧址资料图
“无可厚非,已有数千年历史的黄鹤楼无疑是最能代表湖北的文化元素之一,但历史的黄鹤楼只能存在于记忆和影像,所以落成仅30多年的黄鹤楼作为文化标识还略显年轻。”陈飞同时建议启动荆楚文化标识工程,以“区域典型特色文化”为主题,选取典型文化遗产树立湖北省荆楚文化省级标识,明确湖北文化标识形象,打造湖北标识品牌。
湖北省政协委员、湖北省文物交流信息中心(湖北省古建筑保护保护中心)主任陈飞
荆楚文化是悠久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荆楚文化是悠久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地位举足轻重。”面对荆楚网的镜头,陈飞“如数家珍”:荆楚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现存各类不可移动文物近4万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5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8处。
荆楚文化遗产中,天门石家河遗址体现了史前文化,荆州楚都纪南故城体现了楚文化,当阳关陵、赤壁之战遗址体现了三国文化,武当山古建筑群体现了宗教文化,钟祥明显陵体现了明藩王文化。此外,咸丰唐崖土司城址体现了土司文化,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体现了首义文化,红安七里坪革命旧址体现了红色文化,湖北省立图书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旧址)体现了抗战文化,黄石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体现了工业文化,武汉长江大桥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文化。凡此种种,彰显了湖北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荆楚人民的智慧成果。
为什么要实施荆楚文化标识工程?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办发〔2017〕5号 ),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部署“通过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代表性文物,分类分批实施国家历史、文化、艺术、科学记忆工程……建设全民共识的国家精神标识”。
“如何推进这些宝贵资源的深度合理利用,凸显湖北文化形象,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是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陈飞表示,依托湖北文化遗产资源,实施荆楚文化标识工程,不仅是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荆楚文化遗产活起来,促进区域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如何实施荆楚文化标识工程?
陈飞告诉记者,启动荆楚文化标识工程,要以“区域典型特色文化”为主题,选取典型文化遗产树立湖北省荆楚文化省级标识,明确湖北文化标识形象,打造湖北标识品牌。
各市县分别选取本区域具有代表意义的文化遗产,确定区域文化遗产标识,在荆楚文化的主题下凸显地域禀赋差异。如武汉的“首义之城”、黄石的“工业之都”、宜昌的“三峡之光”、黄冈的“革命之魂”、恩施的“土司之风”等等。
以文物保护单位为主体确定为文化标识的,通过打造文化公园(考古遗址公园)等手段,实施保护修复工程,安全防护工程,环境整治工程,确保文物本体安全、恢复周边环境历史风貌。
让文物活起来,激发人民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认同和热爱,坚定文化自信,汇聚发展力量。以活化物态和传承文态为基础,重点创新业态,打造“文化遗产+”开发相关文创产品,推出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开发项目和优秀企业。
通过实施荆楚文化标识走出去战略,借助(中蒙俄)万里茶道申遗、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传统村落保护等项目,利用传统与新兴媒体,采取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虚拟现实等现代科技手段,全面、系统解读文化遗产的价值、宣传文化遗产的活化、弘扬遗产保护人的事迹,增强各文化遗产标识地的特色与独特魅力,讲明白、讲清楚、讲好湖北故事。
(作者: 编辑:周晓燕)